今年国际进口铁矿石价格再次暴涨65%,这意味着如果完全依赖进口铁矿石,每吨钢材的成本将上升300~500元。
但是,面对这场铁矿石涨价,中国钢铁企业只能以随之涨价应对么?其出路究竟何在?中国钢铁企业该如何应对这场涨价?
“这种涨价是无序的、没有理性的,也是极不正常的,根本就没有涨价的原则。”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总有一天,这些铁矿石生产商会对这种短期的、短视的行为负责。
三对策应对成本上涨
邓崎琳坚持认为,中国目前大约有5亿吨的粗钢产能,占到全球总产量的1/3强,已经连续第13次居世界钢铁产能第一。当工业化一旦形成,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减弱,钢铁产能也会随之逐步下降。几年以后,如果钢铁产能突然萎缩,到时候这些铁矿石巨头就要寻找买家。
虽然作出这样的判断,但是面对铁矿石涨价不断涨价的事实,邓崎琳也深知抱怨没有意义。“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消化掉铁矿石涨价的因素,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邓崎琳说, “这么贵的原料,我生产一般的产品干什么?” “提高钢铁产品价格不是应对成本上升的治本之策。”他表示,武钢将采取三方面对策以化解不断上升的成本:一是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力度;二是自有矿山增产,改进配矿技术,优化品种品位,提高矿石利用率;三是加快海内外找矿步伐,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资源占有量和开发能力,加速战略储备。
目前,武钢“双高”产品比例已超过80%。“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南海一号”打捞器械等都用上了“武钢造”钢材。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中近70%的钢材都是武钢自主研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