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一种巧合,在哥本哈根峰会之前,电影《2012》席卷全球:火山爆发、巨浪滔天、家园被毁……那些残酷、逼真的逃亡场景震撼人心。在科学家眼里,如果地球将来会毁灭于一场灾难,那么这场灾难必定是由于气候异常引起的。
能源紧缺、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都迫在眉睫。在环境变化的当前,低碳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及我们的未来……也许你不曾想到,从家居点滴开始,全民减排二氧化碳就能成为现实。
装修要低碳:回归简约设计
奢华、优雅、顶级、稀有……尽管这些附加在昂贵产品头上的词汇依然是富人们津津乐道的,但同时我们发现,另一股力量正在从世界的很多角落崛起。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气候恶化的状况之后,全球设计界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反思:是时候利用设计的语言,告诉人们,生活本应该简单一点。
“如果能减少更多不必要的改造,那就更‘低碳’了。”广东省集美(查看地图)设计工程公司设计总监龙伟基认为,低碳生活其实与近年来装修界提倡的“轻装修,重装饰”理念是吻合的。在他看来,有时不一定非要业主做太多结构改造,转而利用一些家具和饰品也可以表现出风格和情趣。“比如砸掉一面墙改成一扇透明玻璃窗,以此增加房间的通透感,其实通过灯光设计等也可以改善视觉上的拥堵感。”
对目前家装中比较常见的造型背景墙,龙伟基认为,把空间堆砌装满是浪费,一些可改可不改、锦上添花的设计最好不要或者简化。不论是石膏板、饰面板,还是瓷砖、大理石,制造这些造型所用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都要释放碳。“减少这些装修材料的使用,以悬挂壁画或者照片、或者DIY涂鸦等简单方式替代,就是一种减排。”
材料要低碳:别忘充分利用
在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和运输耗费能源巨大的家居行业,能够做到低碳循环的并不多。“近年来,设计上兴起天然风,并不仅只为迎合田园、乡村的风格。”广州知名设计师陈万里认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人对自然的环保、友好,因此“选择木材、棉花、金属、塑料、玻璃和藤条时,大家要尽可能使用可更新可循环的材料。”
在一些材料选择和装饰上,很多人并非不在意环保,但是往往陷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设计师表示,在装修过程中,其实可以更多在一些不注重牢度的“地带”使用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尽量少用黏土实心砖、射灯、铝合金门窗等。又比如购买家具,儿童可以选择成长型的伸缩性或多功能家具;送货时挑选平板包装,增大装货量,减少运输次数,也会降低CO2的排放量。
废物利用对低碳生活同样意义重大。比如将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茶叶枕头,不仅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用冰激凌盒做烟灰缸,省事且方便,随用随扔也环保。不少家庭主妇都觉得,其一些不起眼的废物,经过精心的手工DIY创意,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生活要低碳:先从节能做起
要实践低碳生活,每一个人还要从节电、节油、节气做起。当然这些行为同样也会为我们钱包省下不少钱,比如5级能效的冰箱每天耗电近2度,而1级能耗的冰箱最低耗电只有0.4度,以每度电0.65元计算,一年能省下电费300多元。
有实践证明,将60瓦的灯泡换成节能灯,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倍;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约10升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原来我们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是可以量化为数字的。”在网络上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让更多人对自己的“碳足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一个微小的节能行为,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仅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到2010年,预计全国2.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其实,低碳效应就隐藏在我们生活中,而且并不难做到。比如购买本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地球;使用节能的中空玻璃,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能节省建筑中约50%的能量损失……如果你想过“低碳”生活,那么就先从这些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