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庆祝元旦方式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日本过年讲中国老礼
“欢欢喜喜过大年”,如今在日本,大年不是指农历的春节,而是指公历的新年。在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过程中,1872年日本开始采用公历,把农历春节提前到“元旦”。但日本“新年”的习俗中,还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门松由松竹做成
日本人过年家门口都要摆放装饰性的“门松”。据说,这种习俗是800多年前,也就是日本历史上平安朝末期,从中国传来的。不敢说这种习俗如今在中国已经绝迹,但至少是非常鲜见了。“门松”基本上由松竹两种植物组成,分别摆放在大门的两侧。也有的是在大门两侧简单地悬挂松枝。据说,这种习俗是从中国古代门户上悬挂松柏枝演变而来,主要是为了驱邪与迎接年神的到来。松树必须在12月13日从山上伐来,这叫做“迎松”。最初,门松是摆在院子里面的,后来才演变成摆放在门口,数量也从一株变成了两株。因为日本人干什么都喜欢成双结对。“门松”原来只是用松树做,到了江户时代,开始在“门松”中插一根竹子,据说因为竹子生命力强,四季常青,被用来寄托长生不老的希望。
屠苏酒要自己做
日本人在1月1日的早上,都要在家里喝“屠苏酒”。宋代王安石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很多中国人都会背,但是喝屠苏酒的风俗在中国好像也不多见了。说实话,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记者在“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喝过屠苏酒。于是今年记者到一家“酒屋”去买屠苏酒,老板娘告诉记者:“屠苏酒不是卖的,是需要自己做的。”她热情地送给记者一包“屠苏散”,然后再卖给记者一瓶180毫升的“味啉”———一种用烧酒、糯米等调制的料酒,接着耐心地教记者配制屠苏酒。老板娘特别强调,“喝了屠苏酒,可以保家人一年平安、幸福!”喝屠苏酒的习俗最早是传入日本皇宫的。天皇用屠苏酒宴请前来贺年的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