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自强60年 四川家具完成三级跳入围中国前三甲

     网编:胡燕娜   责任编辑:胡鲁   2009/9/25 18:04:02
从没有家具到有像样的家具,从打家具到买卖家具,从四川造到四川创,从自产自销到走向全球……60年,四川家具产业从无到有,60年,弹指一挥的历史瞬间,不断发展的家具产业,就在这样一个60年内有了高速的跨越与升级。

    在四川众多制造产业中,近年来被四川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发展产业的家具产业,已经拥有5000余家家具生产企业,被业界誉为“中国大家具生产基地”之称的四川家具产业,家具卖场规模和数量堪称全国第一,家具工业产业园区规模数量亦名列前茅,拥有众多家具品牌大鳄:王学茂和他的八益家具厂;王建斌和他的掌上明珠;张友全和他的全友家私;尹显建兄弟和他的双虎家私;而好风景、九天、双凤、爱凡、浪度、雄峰、好迪、香楠林、天子等家具品牌,也一不是赫赫有名。有资料显示,仅2008年产值就超过300亿,有业内人士预计09年结束后,“四川造”家具年产值将超过360亿元,而2010年四川家具产值将达400亿元以上。这奇迹背后,有着近50万的庞大从业人群,他们作为家具产业的中流砥柱,不仅支撑着四川家具产业华丽提升,更见证着因为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成立初期家具是自己打的

  老谢,就是这样一个干了近50年的老家具人。

  在他记忆里,那时候的家就是个平房开间,既没有现代房屋那些厅厅室室的合理规划,就连家具都少得可怜。普通人家是一张桌子,两个长条凳和一张,所谓,即是做了四个脚的大木板台,有些甚至就是用火垫底搭上木板,然后在木板上铺上谷草后,再盖上一层席子,若是席子没有遮严实便还会露出一些不齐的谷草边。“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个柜子都不得了了,桌子很多都是自己用木条钉起来的,根本没有地方去买家具,更别提家具厂了!”在四川,因为特有的资源,有巧手的师傅会把子砍下来,编织成各种各样的藤筐、藤椅等,相对木家具,藤制家具在此时更受到大众喜爱。

  上世纪60-70年代

  木料凭指标供应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成都有了八家家具生产合作社,由各社的木匠师傅们组成。由于那时候板材、钢材和基建材料都由国家统购统销,合作社凭票购买一定数量的木材,制作好家具后再出售,但因家具总数量有限而并不能满足所有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尤其在70年代初期,家具业生产受到大环境影响而产量骤减,由梳妆台、板凳、大衣柜等组成的“36”支脚家具套,便成为那时嫁女娶妻的人家刻骨铭心的记忆。老谢说:“那时打家具的工具也就一把斧子、一把锯子、两把刨子、一把弯尺和一个墨线盒,木头锯多长多宽多厚,都用墨线绷一下,按照线条下锯。那时候的家具根本没有样子,不考虑设计,只要做出来就有人买。”

  热点行情
  热卖商品
  •    顺辉  56.8元 热卖
  •    荣高  3元 热卖
  •    迎轩 垂帘竖帘落地帘 33元 热卖
  •    嘉乐思 铝扣条形天花 110元 热卖
  •    海蒂诗  12元 热卖
  •    伊德 铝合金门 1480元 热卖
  •    萨米特  11.45元 热卖
  •    嘉丁拿 喷灌器 1360元 热卖
  •    别样红  148元 热卖
  •    飞利浦  23元 热卖
  •   知识点滴
    2006-2016 好住网编写 粤ICP备11033872-1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页报错
    放心购物货不对版假冒伪劣无条件退换保障
    服务项目 售后服务 市区送货 正品保证 品类齐全 每周上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