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市场方称有压力
据西南建材市场管理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西南建材市场已经有15年历史。在西南建材市场附近先后建立起来的各个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达19个之多,形成西片区最大的建材聚集地。
据了解,2003年原有占地面积100多亩的西南建材市场拆为60多亩。西南建材市场周边的商铺、仓库、住宅、学校有的都已经拆掉了。“若再搬迁的话,2/3的商户的经营成本将再次上涨,这对市场管理方来说是个大的考验。”该负责人说。
而仅晚西南建材市场半年建起的昆明宏盛达建材市场同样也面对失去区域优势之痛。据了解,该建材是市场位于碧鸡路、明波立交桥附近,这里不但交通便利,人流量也大。“如果搬迁,最遗憾的就是失去这里的地理优势。”
一位建材市场的管理人员对记者说,搬迁或是改造升级都是对建材市场发展的一种提升,但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商户的进驻,商场的招商等等都需要重新整合,对于一个市场来说是不容易的。
“很多商户都从市场建起来就开始做建材生意,从小做大,很多人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源,而这里的知名度和所处的区域优势也是很多商户难以割舍的。”昆明明波灯具建材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升级改造或是搬迁之后,市场的管理将面临较大的问题。
价格 难以出现大波动
“建材价格在搬迁之前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虽然建材市场管理办公室还未接到相关方面的具体的搬迁或升级改造等配套措施的通知,但这个消息已经在消费者中不胫而走,以至于有些市民甚至开始猜测这些建材市场的建材是否会在拆迁之前上演一场“跳楼价大出血”的抛售大戏。昨日,在记者的走访中,建材市场管理人员和众多业内人士均给出了记者一致的答案。
“特别是品牌和独家代理的价格有行业内的严格约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建材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建材是一个特殊商品,使用年限也较长,销售商和生产厂家在价格上有约定,而品牌和独家代理的价格约定则更为严格。同时,建材的销售商一般在一个城市有多个销售点,如果因为拆迁的这个店出现低于其他分店的价格,将损害其他分店的利益,将受到生产厂家的责任追究。
模式 商铺转向超市化
事物发展总是在螺旋式地上升与前进,但矛盾也随着而来。虽然面对诸多压力,对于建材市场未来的发展,不管是商户、还是市场管理方对建材市场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一致认为超市化加专卖的销售模式将是建材市场最理想的模式。
一位建材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拆迁中建材市场及企业将重新洗牌、换血,一部分不规范的会被自然淘汰出局,在短期内会对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大拆必有大建,重新洗牌之后的昆明建材销售业将会由此步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
一位专营陶瓷的建材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已经建成的家具、灯具等市场来看,均走超市化的模式。而从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来看,也有一站式服务的需求。